刘晓喜 官方网站 +收藏:http://xiaoxi.orgcc.com

实名认证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人淡似菊,砚田生辉
2009-06-22    浏览(1267)        来源:刘晓喜

在认识书法家刘晓喜之前,有很多朋友向我夸赞他的人格,他的书法,而后不久,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幸结识刘晓喜先生,一见如故,屈指算来,以历数年,相交甚笃;这不仅由于我们都爱读书,我又喜欢书法;因此我们成为思想上互补。书道上共耕的朋友,以至于大有数日不见颇为缺憾之感。更令我敬佩的是他对先贤书法的崇拜和向往,以及他淡泊名利执意进取的精神追求。

晓喜先生出生于文化底蕴厚重的古商都,自幼勤奋好学,刻苦执着。少年时的他就对中国传统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常在老师的指导下练毛笔字,为他今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相继结识了陈天然,唐玉润,毛秉干等知名书法家,耳濡目染使他眼界大开;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为书法创作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和信心。他广临碑帖,数十年如一日。从“二王”到“颜、柳、区、赵,”从张旭、怀素到王铎,都是他推从的历代法师。徒行到草,篆到魏碑、汉隶;凡是他喜欢的字帖,无不涉及他汲取眾家之长,古为今用,逐渐丰富了自己的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他坚持承古创新,在书法创作中,注重笔法,笔势,笔意,追求点线的质感,力感和立体感。线条纤秀有力,干净利落。结体稳中富奇,端庄中求流利,规范中求创新,章法严谨,大小错落,行距疏密,封称得体,题款灵活,文字或多或少,以求恰到好处,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晓喜先生的书法,早期以行楷为主,既而专攻行草,以贴为宗,取法高蹈,气韵神通;从帖书用笔,结体取势和章法布局三个方面对其作品中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做了全面体现,一幅作品中的一个字的艺术造型就是一个具有骨、肉、血、气、神的活体,它可以有很多种形态的变化,但是,必须在一定的法则和审美范畴之内,一副优秀的书法作品需要优秀的单字造型的恰到好处的整体章法布局;单字书法和整体线条之间的关系要密切,搭配要合适;这些,在晓喜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得到充份体现。他遒进稳健的笔势,疏朗雅静的字态,从容平和的气息,如此这些,无不使人赏心悦目。

晓喜先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两条被他守望着,一条是“法必师古,意从我出。”古人云:“新的艺术没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产生的,总承受着先者的遗产。”

传统的书法艺术是一笔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晓喜先生牢牢格守着,并对他受益匪浅。第二条是晓喜先生认为艺术当随时代,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书法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整日关在屋子裹临帖,照着古人的样子写,一点也不突破,不创新,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没有大的出息。他认为雅俗共赏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符合大多数的审美习惯,代表了书法创作的前进方向。历史上凡是举世之作,无一不是雅俗共赏的。欲做到雅俗共赏,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儿,只有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满足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他常说:“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一是内容新;书写内容要不断更新,书法创作要与时俱进,要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合拍。二是形式新,现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了,欣赏习惯改变了,书法的形式也不再以中堂、对联、条幅为主了,而门方、横幅、长卷、礼盒书法则越来受到人们欢迎。三是章法新,根据不同的内容需要,合理布局巧妙安排,用多种形式变换章法,是书法作品常写常新,常看常新,他认为,树立精品意识,是书法创新的力量源泉。要有为社会负责和为艺术负责的使命感。不为古法困,不为风流扰,专心致艺。自有精品问世,书法求精,功成全在平日。

晓喜先生淡泊名利,谦和随缘的性格以及他几十年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淡漠和执着恰恰构成他文化人格的雨翼,从来不去追求那些和书法艺术本不相干的虚名,他对所有对他的书法艺术事业给予指导和帮助的人都心怀感激,他对书法界最热闹的是非都毫无兴趣,他常以书言意,人淡似菊,心清如水,砚田耕志不愁荒等,都真切的反映了晓喜先生的个性,品格和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在质朴无华中蕴含着深沉的哲理及其人生观,书为心声,观其书作即可知其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晓喜先生的书法艺术创作取得骄人的成绩,《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河报》《郑州日报》《魅力中国》《观察与研究》《中国当代书画》《秘书理论与实践》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对他的艺术成就。作了专题报导。并不断在各级书法大赛,大展中获奖,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为他高兴,更为他欣慰……

标签:刘晓喜,书法
上一篇:
下一篇: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